近日,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行政会议前的传媒会见中透露,2025 年施政报告将提前至 9 月公布。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,尤其是考虑到香港身份相关政策常与施政报告紧密相连,不少人猜测香港身份政策的红利期或许即将终结。广州融信海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(融信海创)提醒有意获取香港身份的人士密切留意政策动态。
李家超指出,今年提前发表施政报告,主要是由于年底将举行立法会换届选举,本届立法会会期提前结束。提前开展公众咨询工作,彰显特区政府对行政立法沟通及互动的重视,也为广泛收集市民与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预留了充足时间。
回顾近年来,香港身份项目政策与施政报告的关联十分紧密:
2022 年施政报告推出香港高才通计划,同年 12 月 28 日开放申请;放宽输入内地人才计划(专才计划),特定 “人才清单” 或年薪达 200 万港元及以上的人才申请时无需证明本地招聘困难;取消香港优才计划年度配额限制(此前为 4000 个);放宽非本地毕业生留港╱回港就业计划逗留期限至 2 年,并将香港大学在大湾区校园的毕业生纳入该计划,同时优化科技人才入境计划等。 2023 年施政报告重新推出香港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(香港投资移民),门槛设定为 3000 万港元;扩大香港高才通合资格院校名单至 184 间;推出职专毕业生留港计划;自 2024 - 25 学年起,政府资助专上院校大学授课课程(学士、副学士及硕士学位课程)的非本地生限额提升一倍至 40% 等。 2024 年施政报告着重强调抢人才,更新 “人才清单”,扩大香港高才通计划合资格院校名单至 198 间,将高才通 A 类首次签证有效期由两年延长至三年,优化一般就业计划和专才计划,新增渠道吸引年轻且经验丰富的指定技术工种专才来港;优才计划增设机制,主动邀请顶尖人才来港发展;延长本港大学的大湾区校园毕业生纳入 “留港╱回港就业安排” 试行期两年等 。展开剩余55%融信海创观点:
总体而言,近三年的施政报告对香港各类身份项目呈现出积极态度。在此期间,香港吸引了大量人才。据行政长官李家超月初透露,自 2022 年底推出输入人才计划至 2025 年 4 月底,累计收到逾 47 万份申请,其中逾 31 万份申请获批,近 21 万名获批人才成功抵港。
在成功吸引大量人才之后,香港人才引进策略正逐步从注重 “量” 转向聚焦 “质”。
以香港优才计划为例,2024 年 11 月 1 日迎来重大变革。以往采用「综合计分制」,从年龄、学历、语言能力、工作经验、人才清单、家庭背景等多方面评分,申请人 80 分及以上即可递交申请。改革后变为 12 道是非题,涵盖年龄、学历、语文能力、工作经验、全年收入及业务所有权等,申请人需满足其中 6 项或以上条件才能递交申请。这一变革导致今年第一季度,该计划获甄选量与去年同期相比,出现高达 67% 的 “断崖式” 下降。
香港高才通计划在申请文件及细节方面也日益规范化。2024 年 8 月,要求 B、C 类申请人提供由第三方认证机构或颁授院校出具的学历认证文件,并向入境处提交可在相关网上平台验证的资料;今年 5 月,更新 A 类全年收入注释,明确 “关于业务收入,一般而言,申请人须在递交申请前的整个评税年度持续持有相关公司的股份,以此计算他们从其拥有的公司的利润中获得的年度收入” 。
近期,正值香港高才通首批获批人士的续签阶段,香港入境处明确红线:高才通申请人续签时必须在香港受雇工作或创办业务,“空壳公司绝无续签可能”。入境处还强调会严格审批续签申请,并不定期开展突击巡查行动,实地核实聘用公司的营运模式、财务状况及员工资料等,以判断申请签证或续签时申报资料的真实性。此外,2024 年 8 月前递交申请的高才通 B、C 类申请人,续签时需提供学士学位毕业证书、正式学业成绩单以及学士学位学历的认证文件,缺一不可。
由此可见,今年施政报告极有可能进一步收紧香港身份项目相关政策,持续推动从注重人才 “量” 向注重 “质” 的转变。一旦政策收紧,香港身份的红利期或许将正式结束。
目前,距离 2025 年施政报告公布仅剩约 1 个月时间。广州市融信海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建议有意获取香港身份的人士,抓住这最后的红利期机会,及时了解相关政策,做好申请准备。
发布于:重庆市赢金配资-股市资金杠杆-配资专业门户-实盘配资最狠的三个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